google

Google

Google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第十九屆海洋公園保育日

第十九屆海洋公園保育日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海洋公園展開全港最大型年幼馬蹄蟹普查
逾千名中學生和公眾人士參與 普查範圍覆蓋十七個地點
海洋公園分享本地瀕危物種保育工作成果
轉載自: Star.Starphoto、Jolly的今日星蹤
 
 
(2014年1月11日.香港)海洋公園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下稱保育基金)今天攜手舉行「第十九屆海洋公園保育日」,同時宣佈展開全港最大型年幼馬蹄蟹普查計劃,為標誌性的本土物種馬蹄蟹的保育工作揭開新一頁。該普查得到香港城市大學全力支持,於2014年夏季在17個馬蹄蟹產卵和育幼地點進行。活動將招募約1,000名公眾人士參加,當中逾860名為本地學生。自2010年起,保育基金的「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為本地學生提供親身飼養馬蹄蟹的機會,而馬蹄蟹的存活率更由最初百分之16,大幅升至百分之76,成績令人鼓舞。承接往年的成功,計劃將進一步擴展,讓學生踏出校園,親身參與教育與研究並重的實地普查。
 
出席活動嘉賓包括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博士、保育基金主席陳晴女士、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沈振雄先生、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大使梁詠琪小姐、Project Seahorse總監及聯席創辦人溫雅曼(Amanda Vincent)博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單錦城博士。保育日讓一眾遊人透過各個介紹和展覽,了解有關海洋垃圾、過度捕魚以及船隻活動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
 
盛智文博士表示:「海洋公園多年來在推動本地物種的保育工作方面不遺餘力,並大力支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在保育中華白海豚、海馬、馬蹄蟹和其他多個物種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2012/13財政年度,海洋公園捐贈了港幣1,370萬元予保育基金,創下歷來新高。我們亦積極參與本地的保育工作,為瀕危物種進行人工繁殖以及為漁護署拯救或充公所得的動物提供護理。」
 
自2005年起,海洋公園便與漁護署和嘉道理農場合作,人工繁殖了大量本地品種,如淡水魚、兩棲動物和爬蟲動物,並舉辦相關的教育展覽,讓公眾了解保育牠們的重要性。歷年來海洋公園成功繁殖出91隻盧文氏樹蛙、39隻香港瘰螈以及36條香港鬥魚,三個物種均為香港《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中的受保護類動物。公園的動物護理人員亦於2013年10月舉辦的年度中國水族館會議上,分享他們對上述物種的繁殖經驗。此外,海洋公園一直以來與漁護署攜手合作,為擱淺或充公所得的瀕危物種提供免費護理。於2013年,海洋公園共接收了11隻瀕危動物,主要是綠海龜或玳瑁,當中有5隻已成功放歸大自然。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女士表示:「保育基金衷心感激海洋公園的每年撥款,款項自2005年起至今,已累積達港幣7,130萬元,令保育基金得以保護亞洲區內的生物多樣性。而遊人透過捐款箱和八達通捐款系統向保育基金的直接捐助亦達港幣290萬元。在2013/14財政年度,我們將運用港幣740萬元於12個亞洲國家推行46個項目,以支持28個物種的保育工作,其中15個項目涉及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兩個重點保育物種,其他項目涉及12個『極度瀕危』物種,包括德氏烏葉猴、白頰長臂猿、恆河鱷以及暹羅鱷。」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沈振雄先生表示:「本地物種是香港自然遺產的重要部分,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對推動保育工作極為重要。非政府組織如海洋公園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不但一直為保護本地物種多樣化作出莫大的貢獻,同時在提高公眾的保育意識和帶領年青一代參與上,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女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能透過招募更多公眾人士參與普查活動,進一步擴大馬蹄蟹的保育平台。自2009年起,逾1,800名學生已參加了保育基金與香港城市大學合辦的『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成功飼養並將975隻馬蹄蟹放歸大自然,增加其野外種群的數量。今年我們將舉辦全港最大型的馬蹄蟹普查活動,期望進一步了解本地馬蹄蟹的保育現況。活動將有逾1,000名市民參與,覆蓋馬蹄蟹的產卵地。除了『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的參加者外,海洋公園暑期學堂的學生和保育基金的合作伙伴亦可參與普查活動。這亦是保育基金首次為中學生提供的馬蹄蟹實地保育研究活動。」
 
單錦城博士表示:「早前有研究顯示本地的年幼馬蹄蟹數量只餘下約一萬隻。全新的種群普查將為我們提供重要數據,並協助我們密切監察其保育狀況,從而制定長遠保育政策。參加者不但可從中學習到基本的普查技巧,更可獲得寶貴的實地保育研究經驗,同時可對本地珍貴物種的保育作出貢獻。普查將在馬蹄蟹產卵和育幼地點進行,當中包括位於新界西北、大嶼山、新界東北和南丫島的泥灘。」
 
藝人梁詠琪小姐透過在保育基金最近的「為海洋發聲」宣傳活動以「動物唇彩」繪畫藝術演繹海洋生物,一同呼籲大眾保護海洋,身體力行支持海洋保育工作。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大使梁詠琪小姐表示:「很高興能夠為海洋動物發聲,這實在是個難得的機會。」
 
在今天的保育日活動中,遊人不但認識到海洋垃圾、船隻活動以及過度捕魚對海洋生物和海洋造成的影響,他們更有機會欣賞曾獲獎的保育攝影師在菲律賓Danajon Bank所拍攝的美麗珊瑚礁。這項途經北美、亞洲及歐洲的世界巡迴展覽以香港為第三站,活動由領先國際的海洋保育機構Project Seahorse與國際保育攝影師聯盟合辦,並獲得保育基金的支持。
 
陳晴女士補充:「我們衷心感激海洋公園、Tiffany & Co以及其他贊助機構的慷慨支持,令今年的保育日成功舉行。我亦對所有共襄善舉的媒體贊助致以萬二分謝意,讓我們能廣泛地宣傳『為海洋發聲』活動,成功引起全城關注。」
 
- 完 -
 
 
關於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承諾透過協作籌款與科研教育,致力提倡促進及參與亞洲區內務實有效的野生生態保育工作,並重點保育中華白海豚與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保育基金展望各界無私合作,攜手保護亞洲野生生態長久繁盛豐饒。
 
保育基金自2005年擴展以來,已撥款資助逾330項研究,研究物種包括鯨豚、大熊貓以及其他物種,資助總額逾港幣4,100萬。在2012至2013年度,保育基金共資助了五項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研究,以監察種群數量及棲息地健康,並繼續支持白海豚基因數據庫,務求增加對區內白海豚的了解,訂立更長遠有效的保育計劃。保育基金亦透過「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啟迪大學生參與野外研究工作。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保育基金成立了「大熊貓基地震後重建基金」,向受損保護區捐贈物資,並資助保育研究及生境修復工作,協助受影響地區儘快恢復運作。
 
保育基金作為支援亞洲區保育工作的慈善信託基金,極需要您的支持。請以捐款支持,加入基金之友成為會員,與保育基金攜手為亞洲生態出一分力。基金之友詳情見http://www.opcf.org.hk/tc/fof.php
 
 
關於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是香港本土獨特的主題公園,持續營造家庭歡樂和美好回憶。自1977年1月作為非營利機構開業以來,海洋公園經多年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級觀光景點,緊密連結大自然和旅客,並以動物保育、研究及積極建立社區關係著名。海洋公園開業至今已有接近一億二千萬名旅客觀光,老少咸宜,一直致力提供具有教育和保育性質的綜合娛樂體驗。海洋公園入場門票及商品店指定精品之部份收益持續撥捐給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以支持動物保育工作。2012年海洋公園勇奪由瑞典里瑟本主題公園頒發,廣受全球主題公園及景點業界認同的頂尖榮譽大奬「Applause Award」(全球最佳主題公園)。該獎項每兩年於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博覽會上頒發一次,表揚在管理、營運及創意成就上發展驕人的旅遊景點。自1980年以來,海洋公園是亞洲第一個獲得此國際殊榮的主題公園。
 
海洋公園 - 回饋社群
身為香港人的公園,海洋公園設立了多項優惠回饋社群,令更多香港人可前來遊玩,措施包括:1) 為於生日當天入場及65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持「殘疾人士登記證」的人士提供免費入場,以及2)為領取綜援的家庭成員,及社會福利署下的轄下會員團體提供優惠門票。此外,海洋公園亦會向慈善機構捐贈物資,並提供特別優惠予學校團體,以及推行各類關懷社區的活動。於2012-2013年財政年度,海洋公園共實行13項社群措施,總值共港幣一億五千萬元,令超過550,000人受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