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全港首個「金庸館」隆重揭幕 展示金庸小說創作歷程與貢獻

全港首個「金庸館」隆重揭幕 展示金庸小說創作歷程與貢獻
汪明荃、鄭少秋出席開幕典禮   一代金庸俠女、大俠  娓娓話金庸
轉載自: Star.Starphoto、Jolly的今日星蹤
 
 
金庸系列武俠小說,堪稱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凡有華人之處,就一定有金庸小說。」全港首個以著名文學家查良鏞博士(筆名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今日(2月28日)假香港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幕,透過逾百組展品,展示查良鏞博士武俠小說的創作歷程與對華語文學的卓越貢獻。
 
出席「金庸館」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先生、查良鏞博士之子查傳倜先生、查博士女婿吳維昌醫生、查博士之女吳查傳訥女士、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先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女士,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女士。大會更特別邀請第一代主演金庸武俠劇的著名演員汪明荃和鄭少秋出席參與,分享當年拍攝金庸武俠劇的點滴和對金庸先生的印象。
 
查良鏞博士是香港著名的報人和社會活動家,亦是享譽國際的文學家。 1955年他在機緣巧合下,以筆名「金庸」在《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後,獲得廣大迴響,之後,他融合武術、氣功、愛情、懸疑、歷史等獨特元素於一體的系列武俠作品陸續面世,更是席捲華人讀者群一一拜讀,在「武林」世界中,造成一股金庸武俠旋風。儘管世代更迭,金庸系列小說總能歷久不衰,不斷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金庸迷沉醉、鑽研其作品之間,甚至形成一股「金學研究」風潮。
 
金庸直至 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共寫了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部分作品更有英、法、日、韓、泰、越等多國譯本,數次修訂、無數次出版,堪稱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武俠系列作品,更被拍成電影、電視、電台廣播、舞台劇,以至潮流電玩和各類文創產品,提供藝文界無窮無盡的素材,不但對香港過去數十年流行文化發展,貢獻深鉅且宏遠,更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
 
    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於1955年問世,結合武林、懸疑、更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在虛實之間,史、詩、言情互通,形成獨特的金庸武俠風格。《書劍恩仇錄》在 1976 年成為首部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電視劇集,開啟了金庸武俠電視劇的系列風潮,劇集推出後,深受觀眾歡迎,更在亞洲各地創造出空前的佳績。鄭少秋和汪明荃亦因演出《書劍恩仇錄》 和《倚天屠龍記》,而獲得觀眾的喜愛,奠定了觀眾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大俠與俠女形象與風範。
 
    談起當年參與演出金庸武俠劇的點滴,鄭少秋表示在《書劍恩仇錄》一人分飾三角色 : 陳家洛、乾隆以及福康安三角,在《倚天屠龍記》則飾演張無忌,讓他演技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果然,在演出金庸武俠劇後, 聲名大噪,他英俊瀟灑的大俠形象更加深入民心。汪明荃則在《書劍恩仇錄》中飾演霍青桐,《倚天屠龍記》則飾演趙敏。金庸早前接受訪問時,亦提及:「如果現在有人再重拍這部書的電視劇,來問我意見,霍青桐和趙敏由誰飾演?我的回答乃是『汪明荃』」。
 
    對於鄭少秋和汪明荃的精湛演出,金庸曾在過往的訪問中,特別感謝他們忠於原著角色的到位演出,相信他們兩人在演出前曾經做過不少功課,所以對角色非常瞭解。透過他們的演出,把角色的層次豐富,令他非常滿意。金庸更分別題字贈予倆人,對於鄭少秋的題字是:「螢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對於汪明荃則是 : 「演我說部,螢幕真真,俠女無雙,長在人心。」足見兩人在金庸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金庸館開幕典禮的分享會上,鄭少秋和汪明荃更把金庸的墨寶帶到現場談及對金庸先生的印象。
 
「金庸館」佔地二千平方呎,設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地下,將於明日(3月1日)起對外開放。展館展品逾一百組,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說版本、珍貴的手稿、文獻和照片、小說改編的電影海報、電視劇主題曲唱片,以及查良鏞博士的私人物品等,介紹查博士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
 

    此外,為配合「金庸館」開幕,博物館由 3月 1日至 27日在一樓聚賢廳舉行「繪畫.金庸」專題展覽,展出金庸小說插圖原稿及不同畫家筆下的金庸武俠世界,歡迎民眾前往一窺這深遠影響兩世紀華人文壇、影視、文創等多方領域的膾炙人口的文學創作軌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